繁體顯示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不支持Flash
首页
政务公开
公路信息
行业动态
法律法规
党风廉政建设
欢迎您浏览我们的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 亚洲365bet日博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 >> 正文
黄冈人民政府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hgglj    更新时间:2012-7-23
 

政府工作报告

——201213日在黄冈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 刘雪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的五年,是黄冈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等重大机遇,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战胜了旱涝雨雪冰冻严重自然灾害,同心同德、克难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黄冈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谱写了科学发展的新篇章。

经济实力明显提升。经济总量快速增长,预计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12亿元,年均增长1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1亿元,年均增长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0亿元,年均增长3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7亿元,年均增长21.1%。全口径财政收入133.3亿元,年均增长31.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1.9亿元,年均增长27.6%。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158亿元和465亿元,年均增长21.1%和15.6%。工业经济迅猛发展,通过搭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累计融资200多亿元,建成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34个,引进项目457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49个;初步形成产业集群31个,其中7个进入全省重点行列。五大支柱产业年总产值都突破了100亿元,新增亿元以上企业172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超过60亿元,年均增长33.2%。建筑业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第二,3家企业名列全省20强。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夯实,粮食增产4.3亿公斤,达到32.7亿公斤,实现“八连增”,油料、畜禽、水产、板栗、茶叶等主要农产品全面增长。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推进,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36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756家,土地流转面积61万亩,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58%。建成全省最大的奶牛和小龙虾养殖基地,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4个,居全国地级市之首。服务业发展活力增强,旅游业进入规模发展阶段,建成4A级景区8个,年接待游客近1000万人次。商贸、物流、金融、保险、通信、石油、烟草、房地产等行业快速兴起。区域经济竞相发展,市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县域经济在激励竞争中加快成长,6个县市区生产总值过100亿元,6个县市财政收入过10亿元。

城乡面貌明显改观。五年累计完成投资2739.8亿元,年均增长37.5%。交通建设,完成投资257.8亿元,新增通车里程776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新增336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总投资14亿元的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全线通车。黄鄂高速公路延长线和麻城至武穴高速公路正式动工。黄冈长江大桥、武汉至黄冈城际铁路和黄鄂高速公路将于2013年同步建成通车。黄冈与武汉同城化步伐加快,区位交通优势进一步增强。     

水利建设,完成投资55.1亿元,整险加固长江回水堤防57公里、大中型水库106座、小Ⅰ型水库119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70平方公里。城镇建设,市区完成投资33亿元,编制实施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城东新区规划以及一批重大专项规划,主次街道刷黑工程基本完成,一批社会事业工程项目建设顺利推进。遗爱湖公园完成投资超过5亿元,成为提升黄冈城市品位的标志性工程。持续开展“四城联创”、“城管会战”和网格化管理,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省级文明城和省级园林城。小城镇建设和社区“八个一”工程全面实施,城镇化水平提高了5.1个百分点。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累计硬化通村公路1.4万公里,油路(水泥路)、固定电话和有线电视实现村村通,客车、宽带通村率分别达到95%和92.5%。能源建设,大别山电厂、白莲河抽水蓄能电站、鄂东500千伏环网和天然气工程建成投产。农村清洁能源入户28.3万户。生态建设,实施长江生态文明示范带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建成污水处理厂13座、垃圾处理场11个,依法关闭高能耗高污染企业110家,圆满完成了节能减排任务。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投入超过20亿元,森林覆盖率达到43%。争取国家和省土地整理资金25.5亿元,建成了一批高产农田。

改革开放明显推进。启动并推进大别山试验区建设,创建了多元化投入机制、科技创新机制、人才支撑机制和环境保护与生态补偿机制,与74个省直部门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32个“点中点”完成投资43.5亿元。编制并实施了“两型社会”建设规划和长江经济带开发规划,长江岸线资源管理与利用得到加强,港口、码头和重点产业建设加快推进。着眼于破解经济社会发展资金瓶颈制约,组建和壮大了城投公司、经发投公司、大别山旅游投资公司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强力推动企业上市,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引进股份制金融机构,运用BT、BOT等市场融资模式,建设了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和社会事业项目。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基本建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验收达标。新一轮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事业单位改革取得初步成效。招投标综合监管体系不断完善。价格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新的进展,粮油收储加工能力大幅提升。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切实履行出资人职责。财税征管改革不断深化,部门预算、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全面推行。毫不动摇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1.3万户,私营企业发展到1.4万户。累计实现外贸出口17.1亿美元,直接利用外资5.7亿美元。成功举办了全国基础教育·黄冈论坛、首届中国·黄冈大别山旅游节、第六届第七届湖北省黄梅戏艺术节和全市第二届第三届运动会等重大节会活动。

人民群众实惠明显增多。连续五年坚持每年为民办8—10件实事,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预计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59元,年均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5375元,年均增长13.3%。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就业累计增加26.8万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12.2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85.3万人次,就业培训160.4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逐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9%,职工养老保险实现省级统筹,医疗、工伤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城镇住房公积金制度建设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5.3亿元,建成面积71.4万平方米。社会救助、灾民安置等制度不断完善。实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搬迁扶贫和老区建设,72万低收入人口摆脱了贫困。

各项社会事业明显进步。文化建设迈出重要步伐。累计投入10多亿元,建成了一批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农村和城市社区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名人文化建设和文物保护的政策措施,支持创作了一批文化艺术精品。电影《黎明行动》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广播剧《天堂岛》获全国金奖,黄梅戏《李四光》、《东坡》在人民大会堂和国家大剧院成功演出。倾力打造教育品牌,优化教育布局,深化教学改革,落实助学帮困政策,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合格学校建设,促进了各类教育持续协调发展。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推进科技改革创新,完成科技计划项目397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173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8家。蝉联两届“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大力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城乡“1560就医圈”基本形成。免费为43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被授予“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着力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专项治理,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计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加强。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市”称号。扎实开展放心早餐工程建设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强城区猪肉、蔬菜等市场管理,“六大食品安全”工程建设做法在全省推广。设立大别山质量奖,精品名牌战略取得可喜成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重点领域安全整治和监管,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和打非治违活动,有效防范了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组建了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加强了消防安全工作。四川灾区援建、对口援疆和南水北调工程移民试点安置工作,得到国务院、省政府的充分肯定。统计、调查、人防、气象、防震、民族、宗教、方志、档案、保密、经研、对台、侨务等工作得到加强,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事业健康发展。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明显加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入,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民主建设有序推进,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五年办复人大代表建议597件、政协提案1292件,办结率和满意率不断提高。尤其是集中力量办理了公路治超、农村建房规划与用地管理、社区建设、市区学校布局调整等四项人大议案,探索了成功经验,取得了良好成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密切联系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人民团体。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强化普法和政府法制工作,倡导“八简两风”,深入开展“治庸问责”和“三万”活动,在全省率先推行公务员量化考核,机关效能和执行力不断提高。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设全面推进。加强廉政风险预警防控,严格“三公”经费管理,扎实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等专项行动,廉政勤政建设取得新成绩。深入推进法治黄冈、平安黄冈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打黑除恶”、“扫黄打非”、破案追逃、反抢反盗等严打整治行动成效显著。所有县市区都被命名为平安县市区,“法务前沿工程”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

全民国防意识不断增强,国防动员建设取得新成效。驻黄部队和民兵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遂行急难险重任务中作出了重大贡献。发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优良传统,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

刚刚过去的201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旱涝急转的严重自然灾害,我们团结带领全市人民顽强拼搏,锐意进取,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外贸出口增长1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

过去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市人民的团结奋斗,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全体市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黄部队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黄冈改革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不大、市场主体不多、产业结构不优;工业集群化、农业产业化、服务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程度不高,经济增长的基础不牢;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任务艰巨;社会事业发展欠账较多,社会管理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投资创业环境仍需改善,政务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些困难和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总体要求

今后五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必须增强时不我待的历史责任感和现实紧迫感,立足全市人民苦干实干形成的良好发展基础,珍惜全市上下团结进取的大好局面,不辜负全市人民加快富民强市的迫切愿望,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努力开创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

今后五年要围绕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衔接启动“十三五”规划,牢牢把握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第四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围绕实现“三个跨越”、“三个崛起”、“三个提升”的奋斗目标,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实施开创战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全力打造红色黄冈、绿色黄冈、发展黄冈、富裕黄冈,奋力推进跨越发展,为建设富裕文明新黄冈而努力奋斗。

实施开创战略、推进跨越发展,是市第四次党代会对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决策,是新一届市政府工作的主旋律。开创战略是开放先导、创新驱动、“一区两带”、试验跨越的集合体。开放先导是方向、创新驱动是动力、“一区两带”是载体、试验跨越是路径,既各有侧重,又辩证统一,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统一于推进黄冈跨越发展的具体实践之中。全面实施开创战略,奋力推进跨越发展,必须切实做到: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提升综合实力。做大做实做强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三驾马车”,促进经济增长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内生型外向型协力驱动转变。力争到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60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20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00亿元。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以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以实施百亿园区、百亿产业、百亿企业“三个一百”工程为载体,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钢构、造船、窑炉、林纸、光热等产业,改造提升医药化工、纺织服装、汽车配件、建筑建材、机械、食品等产业。着力培植一批产值过200亿元的支柱产业,力争医药化工、食品饮料、建筑建材三个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建成一批销售收入过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的骨干企业,新增3—5家上市企业。实施农业强市战略,重点抓好龙头企业,大力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加工企业,建设一批种植业板块、畜牧业小区和水产业片带,创建一批农产品加工大县,培植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着力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咨询、研发设计、服务外包等产业。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全面推进旅游经济强市建设。把扩大投资、推进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抓手,坚持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引进外资与吸引内资、争取政策性投资与激活民间投资相结合,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重点完善高速公路网、快速干线交通网、农村公路网、低碳水运网和综合交通运输网,努力建设“15分钟快车道”、“90分钟交通圈”。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固沿江沿湖圩堤,整治病险水库,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完善排涝抗旱设施,提高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加强能源建设,加快推进核能、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重点项目建设。把增加投资与扩大消费、出口更好地结合起来,改善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扩大消费需求;抓好出口基地建设,扶持壮大一批出口龙头企业,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

——构建战略定位明确、特色优势鲜明的区域发展格局。加快黄冈临港经济区建设。按照“一港一线一城多园”的发展思路,主动对接大武汉、连通大武汉、融入大武汉,着力构建临港产业、综合交通、综合物流三大体系,加快形成与武汉同城化发展新格局。坚持高昂市区龙头,深入推进市区一体开发,打造现代产业支撑体系,壮大市区综合实力。力争五年建成百亿工业园区3个,黄冈经济开发区力争跻身国家级开发区。加快城东新区建设,推进城区“东扩北进、跨河发展”,抓紧完成行政中心东迁、市政设施、“一河两湖”水生态修复、跨河通道、城际铁路站区、文化教育医疗等重点项目建设任务,推进旧城改造、赤壁风景区保护与开发、遗爱湖综合治理、江滩整治以及沿江风光带建设。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开展新一轮“四城联创”,积极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力争到2016年城东新区初具雏形,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50万人。提升县城规划、建设、经营和管理水平,抓好重点镇、口子镇建设,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强农村道路、通信、广电、安全饮水、电力等基础设施,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生态立市,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人居环境,确保老百姓喝上干净水、呼吸上新鲜空气、吃上放心食品。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着力抓好沿江主要港口、航道及配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沿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沿江产业密集带。加强与周边城市协作,推进跨江联合开发。加快推进大别山旅游经济带建设。以旅游资源整合和区域合作为抓手,以核心景区为重点,大力实施旅游开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努力建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三化融合”,促进区带互动、两带联动,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力争有若干县市区进入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

[1] [2] [3] [4] [5] 下一页



首页 | 单位介绍 | 机构沿革 | 公路信息 | 行业动态 | 公众互动
版权所有:亚洲365bet日博 维护单位:亚洲365bet日博信息中心
地址:黄冈市东门路145号 电话:0713-8814279 传真:0713-8814337
鄂ICP备08003109号 Copyright © 2007-2019 www.www.gkjsf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